首页 >> 潍坊职教网 >>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更新时间:2018-03-20
导读: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师425人,其中高级讲师96人,讲师199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0人,在读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9%。有21人曾赴德国参加专业培训,228人参加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6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以上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普通中专学校,她的前身是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最早创办于1905年,2001年3月改建为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现设有民族中专、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潍坊广播电视大学青州分校、青州市成人中专、青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办学单位,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中央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学校、山东省县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425人,其中高级讲师96人,讲师199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0人,在读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9%。有21人曾赴德国参加专业培训,228人参加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6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以上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十几项国家及省级“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均已结题并分获一、二等奖。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实训条件、广泛的校企合作和坚实的就业保障。建立了“以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服务周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培训与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观念和建设理念,确立了“创办特色精品学校,建设社会需求专业,塑造理实一体教师,培养术业专攻学生”的办学战略目标,以“强调学校内涵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引领,强化学生德行管理,培养当地产业工人”为办学方针,以规范的职业化教育教学为主渠道,以有形的技能训练、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建立了能力本位的教学观、立德树人的德育观、适应需求的质量观和人人成才的学生观等“四维一体”的教育观。

学校坚持推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准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坚持“海纳学子,有教无类,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做工作需要的人”的校训,孕育了“诲人不倦,教人求真”的教风和“学而不厌,誓做真人”的学风,努力实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到“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的培养目标的质的提升。

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设立了机电专业教学部、社会服务专业教学部、汽车专业教学部、职业高中教学部等四个专业教学部,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营销、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学前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建筑装饰、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高职升学等十几个骨干专业。

学校以杜威的实用主义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在“做中学”、“儿童中心”思想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人才培养思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中贯彻“基础课学准,专业课学巧,技能课学精”的教学原则,形成了符合职业学生心理特点和职业技能课程规律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创新的培养模式使学校实现了“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了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构了新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了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同学们搭建了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春风化雨,阳光送暖。各级领导对民族中专给予了无限的关怀,多次到校视察指导,为民族中专的发展规划与专业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电教实验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职成教优秀科研基地,山东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培训基地、潍坊市文明单位等二十几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青州府师范学堂正式开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伙巷街租赁民房办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式迁入考院(云门书院)办学。 民国元年(1912),青州府官立师范学堂更名为官立青州府师范学校。民国三年(1914),山东省政府对全省师范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登州、莱州、胶州、武定等数处师范合并于青州师范,定名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抗日战争爆发,民国二十三年(1934),奉省谕改称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四师、十中的学生已不能在校读书,纷纷参加抗日运动。1937年11月28日,校长徐轶千率部分学生与市中校长朱俊声率领的部分学生一起,经沂水、临沂,辗转到河南许昌,与山东其他地区的流亡学生会合后,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山东省教育厅杨鹏飞任校长,济南中学的宋还吾任副校长。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政府在昌乐县境恢复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招收中师班两个,学生83人;简师班三个,学生116人;初中班两个,学生120人,教职员共23人。 1948年秋,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青州中学。学校设师范部、中学部。师范部校址在城里南门大街(偶园街),街西南院为原教会广德书院故址,北院为守善中学校址,街东原冯家祠堂为东院,三院毗连,占地107亩,有平房599间,楼房两座,八角亭一座,各院均有体育场。是年,昌乐中学两个师范班并入。 1950年,遵照省府指示,青州中学师范部单独设校,恢复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之名称。1951年,定为省重点师范,直属省教育厅领导。 1953年,将参府街小学(原四师附小)定为师范附小,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 1954年,安丘中学师范班并入;1956年,临朐师范并入;1957年,潍坊师范并入;1958年,临淄师范并入;1961年,潍坊幼师并入。 1998年1月山东省教委批复成立“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地点设在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 1999年1月,潍坊电大青州分校和青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 2001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改建为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2008年8月,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青州市第一职业中专、青州市第二职业中专、青州市第三职业中专、青州市技工学校、山东省农机中等专业学校、青州市会计中专等七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青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同时保留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青州市技工学校名义办学。 2011年5月,经青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名义举办青州市职业教育。

上一篇: 潍坊海运学校办学特色
下一篇: 潍坊方华数控技术职业培训学校

山东职教网  电话: 17096005106

在线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