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 首页
  • 青岛
  • 济南
  • 烟台
  • 潍坊
  • 临沂
  • 济宁
  • 淄博
  • 莱芜
  • 威海
  • 东营
  • 日照
  • 泰安
  • 滨州
  • 枣庄
  • 德州
  • 聊城
  • 菏泽
  •  

    聊城技师学院三个重点专业介绍

    时间:2016-09-03 来源:聊城技师学院 热度:点击
      导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为主,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全省中职教育领域同类专业中达到领先水平,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计划订单培养达到本专业招生人数的50%以上。
    (2)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
    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完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由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2门市级精品课程及配套教学指导书、2门校级精品课程及配套课件,开发3门校本教材及配套课件。
    (3)教学模式改革
    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合、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融合,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一体化教学环境,形成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做”一体的机制。
    (4)评价模式改革
    按照机械制造业的用人标准,建立以思想品德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的综合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通过操行量化达标,加大职业道德的考核;通过下厂实习、顶岗实习,突出操作技能的考核,通过家访、跟踪调查,强化职业素养的考核,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操行合格率达98%以上,技能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着力提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字化机械加工实训平台,开发2门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教学软件。
    (6)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两年建设,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聘请11名企业技术骨干。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能够引领专业发展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91%,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的达81%,学生满意率达95%以上。
    (7)校企合作、基地共建、资源共享
    以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焊接技术实训中心建设为基础,以校办实习工厂为依托,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按照“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通过两年的建设,使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1个以上,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合作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达3800人月。建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习工作站,为师生、企业员工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二十人以上;与企业互换岗位二十余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2项,送教上门服务1-2项,进一步开展地源热泵“三合一”技术和立旋深松机实用新型技术等产品的研发工作。
    (8)校企共建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
    校企共同建设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加工技术、钳加工等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使专业群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招生规模达到600人以上。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满足群内相关专业教学要求。

  •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为主,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两年的建设,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建筑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以施工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2)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
    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由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两年的建设,开发2门市级精品课程及配套教学指导书、2门校级精品课程及配套课件、2门校本教材及配套课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四对接”(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专业课程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顶岗实习对接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现场实践的紧密衔接。加强实验、实训、信息化建设力度,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完善“以施工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4)评价模式改革
    按照建筑业的用人标准,建立以思想品德为基础、以项目建设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通过操行量化达标,加大职业道德的考核;通过实习、顶岗实习,突出操作技能的考核;通过家访、跟踪调查,强化职业素养的考核,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操行合格率达98%以上,技能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着力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建设期内,开发3门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学过程的真实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6)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聘请1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或相应执业资格的建筑业技术骨干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能够引领专业发展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90%,具有相应高级执业资格的达75%,学生满意率达95%以上。
    (7)校企合作、基地共建、资源共享
    以“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为基础,充实完善建材、土力学、砌筑工、钢筋工等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加大布局合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按照“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通过两年的建设,使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3个以上,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使合作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达3500人月。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习工作站,为师生、企业员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二十人以上;与企业互换岗位二十余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3项,送教上门服务2-3项。
    (8)校企共建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
    校企共同建设建筑工程施工重点专业,搭建建筑类专业建设平台,带动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使专业群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招生规模达到450人以上。
  •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技术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等领域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通过二年的示范校建设,全面提升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实力和水平,将其建成全省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典范。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培养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理实一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计划订单培养达到本专业招生人数的50%以上。
    (2)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
    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突出工学结合,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由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两年的建设,完成2门市级精品课程及配套教学指导书、2门校级精品课程及配套课件、2门校本教材及配套课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教学模式改革
    充分利用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有机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融会贯通,完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评价模式改革
    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思想品德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操行量化积分达标制,突出下厂实习等技能环节的考核,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操行合格率达96%以上,技能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结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特点,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数字化资源研发小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2门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教学软件。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真实性,提高电气技术专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6)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聘请8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技能水平的企业技术骨干从事专业教学。组建一支能够引领电气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具有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92%,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的达83%,学生满意率达95%以上。
    (7)校企合作、基地共建、资源共享
    以电气技术实训中心和MPP工业创新实验室建设为重点,以校办实习工厂为依托,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按照“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通过两年的建设,使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个以上,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合作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达3000人月。建立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习工作站,为师生、企业员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二十人以上;与企业互换岗位二十余人。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可移动式的一体化讨论区,进一步完善轮毂电机控制器、高低压非标配电设备等研发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2项,送技下乡1-2项。
    (8)校企共建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
    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搭建电气类专业建设平台,带动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使该专业群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招生规模达到400人以上。

     

  • 点击刷新查看其他技校 >>> 刷新
    职教微信群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人员—电话17096005106,我们尽快予以更正。
        本站客服:17096005106  保存  打印  关闭  返回首页
          
    最新学校 最新新闻 最新专业
    图片资讯
    三二连读与五年大专有什么区别?它的区别在于: 三二连读是指普通中等专业教育详细..
    学校排行
    1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2内容更新中
    3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4聊城东昌卫生学校
    5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6聊城翰文中等职业学校
    7阳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8阳谷军校职教中心
    9临清工业学校
    专业排行
    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2机电一体化
    3临床医学升学班
    4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5健康服务与管理
    6汽车钣金
    7助产升学班
    8计算机应用就业班
    9电子商务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17096005106 主编信箱 给山东职教网提意见

    山东职教网(www.sdzjw.com)-会员升级服务-网站广告服务-职教网汇款信息-网站免责声明-山东职教网联系方式-网站公告声明

    山东捌柒教育有限公司  山东职教网  Copyright 2008-2020 Www.Sdz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 17096005106  联系:Email: gocollege@126.com  合作QQ:1305622701

    备案信息: 鲁ICP备08025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