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艺术招生考试热
从艺考热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考生、院校、社会都从不同角度推动艺术考试持续升温。这种艺术考试热潮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过低的录取率、艺术毕业生严重过剩、艺术培训市场良莠不齐、中学教育受到冲击、人情泛滥引发招生腐败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纠正。
第一,考生与家长应理性分析自身是否真正适合走艺术专业发展之路。艺术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有其特定的规律与要求,其素质结构及培养过程不同于一般专业人才的培养。若因为高中成绩平平,且无艺术禀赋与发展潜能,仅为升学而迫使自己报考艺术类专业,且不说弱化基础文化素质培养对一个人终身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即使靠突击或其他手段侥幸考上了艺术院校,如果缺乏较高的艺术天赋、较好的身体条件、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丰富的文化素养,上学以后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最终结果可能是或混一毕业证,或干脆改行,这种例子在艺术院校并不鲜见。
第二,艺术专业招生院校应规范专业设置与考试招生行为。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特殊的师资条件、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高校应切实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就业市场的形势来决定是否增设艺术专业。
第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策调控规范引导艺术招生考试。为了规范艺术招生考试行为,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将数学纳入艺术考试范围,实施分省计划、美术统考,限制合格证书的发放比例,2009年明确要求艺术类本科的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线不低于第二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0%、艺术类高职(专科)的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线则为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等。
网友草根评论
艺考热完全是被那些一夜成名的“造星”活动煽起来的。在很多人看来,报考表演、舞蹈、主持等专业的学生,只要是“俊男美女”就大有希望。一直以来,不少怀揣“明星梦”的艺考生和家长们,也抱着这一心态。而且,艺术类院校比普通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这也是事实。所以我认为,艺术院校招考过程或者说我们国家的招生体制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问题,要解决艺考热的问题,不是谁说一两句话,哪个专家站出来给一些“警示”就可以降温的,需要从全方位进一步探索。
|